28日从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获悉,近日中国科研人员在中国东喜马拉雅山南坡发现了一种“隐世”百年后再次被发现的植物物种Aeschynanthus monetaria。
此次发现,首次证实该物种只存在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墨脱县境内,纠正了产于印度的错误记录。物种采集者胡君等人为其首次拟定中文名——贝叶芒毛苣苔。
芒毛苣苔属是苦苣苔科的一个独特的属,约140种至160种,主要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山脉到东南亚,一直到印度尼西亚。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森林与灌丛生态系统专题科考人员在整理近年来藏东南地区野外考察的植物标本过程中,发现一株采集于中国墨脱县雅鲁藏布江沿岸湿润森林中附生于枯木的芒毛苣苔“与众不同”。
研究人员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发现,以往出版的中国苦苣苔科所有资料中,均没有对该种进行任何记录和描述。研究人员又将搜寻视野扩大到全球尺度上,在国际范围内仅找到两份标本,获悉采集时间均在100多年以前,其中仅1份能公开获取影像资料。通过存放在邱园的指定模式标本,发现在东喜马拉雅地区新采集的这份标本在形态特征上可以完美匹配。
为了更准确地鉴定和评估其未来的保护状况,研究人员根据考察时记录的原始影像资料和新采集的标本,补充了物种描述,还讨论了该物种采集时的原始记录及其拉丁命名问题。截至目前,全球共有贝叶芒毛苣苔4份标本,其中两份最新采集的分别保存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标本馆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标本馆。
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科考人员最新采集的标本是对墨脱县背崩乡的季雨林考察中发现的。100年前的两份标本采集地,一份记录采集于罗龙(Rotung),一份记录为仁更(Rengging),这两个地方目前均属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而不是原记录的印度。综合目前的资料可以确定,贝叶芒毛苣苔有分布且仅分布在中国西藏东南部墨脱县。
此前,由于针对该区域物种基础资料匮乏,对贝叶芒毛苣苔未查证到更多的资料,此次植物标本整理发现避免了长期以来中国对分布于墨脱县的该物种没有数据无法进行评估的尴尬,也改写了之前世界上对该物种产地的错误界定。
该研究成果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科研人员联合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及广西植物研究所于近日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刊发。
河南吴春红改判无罪获262万国家赔偿 家属:精神赔偿太低将申
曾引起广泛关注的“河南吴春红”案又有新进展。8月6日,北青-...(144 )人阅读时间:2020-08-07渤海银行北京分行全面开展反洗钱宣传月活动
为提高社会公众防范洗钱风险意识,有效遏制洗钱违法犯罪行为,履...(274 )人阅读时间:2020-08-04一些美国政客的抹黑闹剧正使美国“大国体面”崩塌
蓬佩奥等一些美国政客可耻可笑的行径,不但被世人所唾弃,也使美...(208 )人阅读时间:2020-07-24美国又搞“域外制裁” 欧洲怎么办
最近很火的美国前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的新书《生事之屋:白宫...(311 )人阅读时间:2020-07-22